健康时报网,分享健康养生科普知识及生活小常识

首页 > 人群 > 幼儿 > 宝宝呛奶频繁是怎么回事 喂养时机姿势不当缺乏维生素A

宝宝呛奶频繁是怎么回事 喂养时机姿势不当缺乏维生素A

健康时报网 2022-06-30 18:47 宝宝呛奶原因如何急救

众所周知,对于婴儿来特别容易吐奶,而吐奶最怕的是奶水由食道逆流到咽喉部时,在吸气的瞬间误入气管,即呛奶。而婴儿的神经系统刚刚发育,一些反射还很薄弱,他们不能把呛入呼吸道的奶咳出。那要是宝宝呛奶频繁是怎么回事呢?接下来就让我们来一起了解看看吧!

本文目录

1、宝宝呛奶频繁是怎么回事?

2、呛奶后应该如何急救?

3、怎么样避免呛奶?

4、喂奶的姿势是什么?

宝宝呛奶频繁是怎么回事?

喂养时机不当:喂养的时机不当,应该是宝宝呛奶最主要的原因呢。因为没有掌握的宝宝要吃奶的规律,所以一般都要等到宝宝哭闹的时候才会给他们吃,而这个时候因为宝宝过于的饥饿,或者情绪过于的激动,吃奶就会比较急,就很容易发生呛奶,而这个时候就有可能出现将奶吸入气管的情况,所以大家一定要注意了,如果宝宝在情绪很激动的哭闹时,或者是很开心很兴奋的时候,是不能喂奶的,要等他们平和下来以后,才可以进行喂奶,这样就不容易发生呛奶了,大家一定要注意,千万不要强行的喂宝宝,这样也许会给宝宝带来很大的影响。

缺乏维生素A:研究发现,婴儿呛奶与维生素A的缺乏密切相关,而补充维生素A后可见良好效果。研究者认为,维生素A对维持皮肤黏膜上皮细胞组织的正常结构和健康具有重要作用。当婴儿缺乏维生素A时,由于位于喉头上前部的会咽上皮细胞萎缩角化,导致吞咽时因会咽不能充分闭合盖住气管,而发生呛奶。所以若是婴儿时常呛奶,则也很可能暗示着婴儿缺乏维生素A。

喂养姿势不当:一些年轻的新妈妈听说躺着喂奶可以避免乳房下垂,给孩子喂奶时就采取躺着的姿势。专家说,很多婴儿呛奶的原因就是因为妈妈喂奶姿势不当,比如躺着喂奶,容易导致宝宝呛奶造成吸入性肺炎。所以妈妈不要躺着给孩子喂奶,同时也不要让孩子躺着吃奶。如果用奶瓶喂养孩子,要注意不要让奶瓶里留有空气,最好将奶瓶装满,使空气排出,这样可以减少宝宝呛奶的概率。

呛奶后应该如何急救?

1、如果宝宝是在平躺的情况下呛奶,就让宝宝的身体仰卧,拍拍宝宝的后背,避免吐出的奶汁流入咽喉和气道。

2、如果宝宝出现呼吸困难或是脸色发青的时候,立刻让让宝宝趴在大人的腿或是床上,用力拍打宝宝的后背,直到宝宝咳出多余的奶汁。

3、如果宝妈有自动吸乳器,可以用软管插入宝宝的口腔咽喉部,将多余的奶汁吸出来。如果家里没有自动吸乳器,宝妈们可以在手指上缠着纱布,伸入宝宝口中吸出溢出的奶汁。

4、可以用手指揪掐宝宝的脚底板,在宝宝的脚底板下有一个涌泉穴,如果宝妈知道这个穴位更好。一定要刺激宝宝哭出来,哭会令气管内的奶喷出来,防止窒息。

5、如果宝宝声音洪亮,脸色红润,那就没什么大碍。如果宝宝没有哭出声音来,而且脸色发紫,一定要及时拨打120。

怎么样避免呛奶?

1、合理控制喂奶量。新生儿胃容量约为30~60ml,后随年龄而增大,1~3个月时90~150ml,1岁时250~300ml,故年龄愈小每日喂食的次数应较年长儿多。胃排空时间随食物种类不同而异,稠厚含凝乳块的乳汁排空慢,水的排空时间为1.5~2小时,母乳2~3小时,牛乳3~4小时。

2、母乳喂养时,宝宝应斜躺在妈妈怀里(上半身成30~45度),不要躺在床上喂奶。人工喂养时,宝宝不能平躺,应取斜坡位,奶瓶底高于奶嘴,防止吸入空气。

3、妈妈泌乳过快,奶水量多时,用手指轻压乳晕,减缓奶水的流出。人工喂养时,奶嘴孔不可太大,奶瓶倒过来时,奶水应成滴而不是成线流出。

4、妈妈的乳房不可堵住宝宝鼻孔,一定要边喂奶边观察宝宝表情,若宝宝的嘴角溢出奶水或口鼻周围变色发青,应立即停止喂奶。近几年也发生过妈妈半夜喂奶时疲倦打瞌睡,导致乳房堵住宝宝鼻孔的悲剧,新手妈妈一定要谨防。

5、喂完奶后,将婴儿直立抱在肩头,轻拍婴儿的背部,帮助其排出胃内气体,最好听到打嗝,再将其放到床上。床头宜高15度,右侧卧30分钟,再平卧,切忌不可让孩子趴着睡。

喂奶的姿势是什么?

要讲究喂奶的姿势。刚分娩后,母亲最好躺下,侧着身子把婴儿放在身旁喂奶。母亲如能起床,最好把婴儿斜放在腿上,头枕在妈妈胳膊上,呈半坐位状,让其头稍高一些吮奶。给婴儿喂奶时,母亲应用一只手的中指和食指分开夹压乳房,把乳头塞到婴儿嘴里,以免乳房堵住婴儿鼻孔,妨碍呼吸;这样做还可以防止奶水流得太急,呛着婴儿。如奶水不足,还可以轻轻地把奶汁挤出来,帮助婴儿吸奶。

总结:新生儿呛奶是经常会发生的事情,在呛奶后,如果只是轻微的溢奶宝宝会自己调节呼吸及吞咽动作,不会讲奶吸入气管的,家长要仔细的观察宝宝的呼吸状况和面色。

最新文章

  • 运动
  • 膳食
  • 医学
  • 美容
  • 心理
  • 人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