健康时报网,分享健康养生科普知识及生活小常识

首页 > 健康 > 疾病百科 > 急性肠胃炎要挂水吗 严重3-5次/天根据病情及病因判断

急性肠胃炎要挂水吗 严重3-5次/天根据病情及病因判断

健康时报网 2022-06-23 22:35 急性肠胃炎挂水要求症状

急性胃肠炎,一种常见病,多发生在夏天和秋天,主要表现为上腹部不适、腹胀、恶心、呕吐及腹泻等症状。大部分人患有急性胃肠炎之后是可以自愈的。除了严重者,一般不需抗生素药物治疗,那急性肠胃炎要挂水吗?具体介绍如下!

本文目录

1、急性肠胃炎要挂水吗?

2、急性肠胃炎有哪些症状?

3、肠胃炎饮食注意什么?

4、急性胃炎的病因是什么?

急性肠胃炎要挂水吗?

急性胃肠炎如果症状不是非常重,比方呕吐不是很多,腹泻次数也很少,没有脱水的表现,可以不输液,以口服药为主,主要包括护胃、保护肠道、调节菌群的药物。注意多饮水,保证水和电解质的充足,注意小便的尿量,如果小便量非常少,一定要注意多饮水,如果呕吐得非常严重,必要的时候还是需要输液。

若急性胃肠炎症状较轻,有上腹隐痛、恶心、腹泻、大便不成形,呈蛋黄样,但次数仅限于3-5次/天时,如果不影响正常工作与生活,通常不主张输液。

急性肠胃炎有哪些症状?

1、全身症状

呈慢性消耗症状,面色不华精神不振,少气懒言,四肢乏力,喜温怕冷。如在急性炎症期,除发热外,可见失水、酸中毒或休克出血表现。

2、消化道症状

常呈现间断性腹部隐痛、腹胀、腹痛、腹泻为本病主要表现。遇冷、进油腻之物或遇情绪波动、或劳累后尤著。大便次数增加,日行几次或数十余次,肛门下坠,大便不爽。

3、体征方面

长期腹部不适或少腹部隐隐作痛,查体可见腹部、脐周或少腹部为主,有轻度压痛、肠鸣音亢进、脱肛。时有胸骨后受阻、停顿、疼痛感:时轻时重。这往往提示可能患有食管炎、食道憩室或食管癌早期。

4、胃口不好

饭后饱胀或终日饱胀、嗳气但不反酸,胃口不好,体重逐渐减轻,面色轻度苍白或发灰。这种情况要考虑慢性胃炎,特别是慢性萎缩性胃炎、胃下垂。饭后上中腹痛,或有恶心、呕吐、积食感:病的时间可能已经很长;疼痛有规律,肠胃炎的症状及治疗,如受凉、生气、吃了刺激性食物后发作。这种情况可能是胃溃疡。

5、胃痛

经常在饭后2小时左右出现胃痛,甚至半夜疼醒,吃点东西可以缓解,常有反酸现象。秋冬季节容易发作,疼痛在上腹偏右,有节律。肠胃炎的症状及治疗,这类情况可能患有十二指肠溃疡或十二指肠炎症。

6、贫血、消瘦、不思饮食

无胃病近期才出现的,且伴有贫血、消瘦、不思饮食,在脐上或心口处摸到硬块。这种情况应高度警惕,因为有可能是胃癌。

7、呕吐、畏寒发热

饮食不当或受凉后发生腹痛、腹泻,可伴有呕吐、畏寒发热。这种情况可能是急性胃肠炎、急性痢疾。

8、饭后立即腹泻

吃一顿泻一次,稍有受凉或饮食不当就发作。也有可能时而腹泻时而便秘,腹泻时为水样,便秘时黏液较多,有时腹胀有便意而上厕所又无大便,数年不见消瘦。这种症状,以过敏性肠炎的可能性较大。

肠胃炎饮食注意什么?

1、急性肠胃炎患者饮食应偏向于稀饭等流食,禁用生冷刺激食物,以清淡为主,大量呕吐、腹痛剧烈应禁食,多喝淡盐水,输液补充水和电解质。患病期间肠胃还不适合消化固态食物,急性肠胃炎正常后最好恢复几天,就餐时再添加硬食。

2、白领经常加班熬夜,更容易患肠胃炎。如果必须熬夜,应及时调整和补充。可以食用一些富含蛋白质、维生素和补钙的食物。如牛奶、牛肉干、水果、干果等。

3、刚吃完热的就吃凉的,忽冷忽热会刺激肠胃。过多食用冰冻食品会引发腹泻,肚痛。生冷食品没有经过高温消毒,很容易携带病菌,一定要注意干净。肠胃患者进食凉食可以吃点姜暖胃抑菌。

4、剩饭很容易细菌污染,引起肠胃发病。肠胃功能不好最好不吃或少吃剩饭,不要长期食用剩饭。

急性胃炎的病因是什么?

1、应激:主要是各种创伤、多脏器功能衰竭、败血症以及精神、心理刺激等,导致胃黏膜微循环障碍,前列腺素合成不足,黏液分泌减少,反射性地引起胃酸分泌增多,氢离子大量反渗,从而导致胃黏膜的损伤,出现糜烂,甚至出血的情况;

2、药物:主要是以阿司匹林为代表的非甾体消炎药,能够抑制前列腺素E的合成,从而影响胃黏膜的防御屏障,导致胃酸、胃蛋白酶对胃黏膜的上皮造成损害,从而出现糜烂、溃疡,甚至出血。肠溶型的阿司匹林制剂,虽然减少了药物对胃黏膜直接接触造成的损害,但无法避免药物吸收之后对前列腺素E合成的抑制作用,同样也会造成胃黏膜的损伤;

3、酒精:酒精进入胃对胃黏膜造成损伤,酒精具有亲脂性和溶脂性,会严重破坏胃黏膜的防御屏障,从而造成损害。

注意:急性胃肠炎的治疗根据病因的不同有所差异,可以分为感染性的和非感染性。感染性的包括细菌感染跟病毒感染,病毒感染最常见,主要是进食了不洁饮食以后出现急性胃肠炎。

最新文章

  • 运动
  • 膳食
  • 医学
  • 美容
  • 心理
  • 人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