健康时报网,分享健康养生科普知识及生活小常识

首页 > 健康 > 健康养生 > 晚上熬夜有什么危害?长期熬夜怎么调理?

晚上熬夜有什么危害?长期熬夜怎么调理?

健康时报网 2021-10-01 14:45 熬夜危害调理

现在的年轻人大多都有熬夜习惯,或熬夜加班,或熬夜娱乐,长期如此,身体负荷难免加重,若是熬夜之后不注意调理身体补救,带来的健康隐患更多,都知道熬夜对身体不好,但是有的时候为了工作,或者其他原因又不得不熬夜,可以说很多时候熬夜是一种无奈,因此这类习惯性熬夜人群就更需要注意生活作息和饮食调理,那么晚上熬夜有什么危害?长期熬夜怎么调理?下面和健康新时报一起看看相关知识吧。

本文目录

1、晚上熬夜有什么危害

2、长期熬夜怎么调理

3、熬夜怎么保养身体 

晚上熬夜有什么危害

1、 胃肠道问题

熬夜的人,剥夺了胃肠道休息的机会,导致消化性胃溃疡、十二指肠溃疡、功能性消化不良、腹胀、腹痛等。

2、诱发心脑血管疾病

熬夜时人处于紧张状态,得不到放松,造成血管收缩异常,血压比正常人高,容易诱发高血压或者加重病情。现在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逐渐增多且越来越年轻化,常熬夜或是诱因之一。

3、提高患癌风险

熬夜会让内分泌激素水平紊乱,使得细胞代谢异常,影响人体细胞正常分裂,导致细胞突变,提高四、患癌风险。

4、夺走好视力

熬夜等于是超负荷用眼,对眼睛的伤害不仅仅是变成“熊猫黑眼圈”,更重要的是,长期熬夜、超负荷用眼,导致视力功能性减退。

5、失眠抑郁

熬夜伤身也伤神,许多年轻人晚上不睡,白天发困,出现神经衰弱等问题,严重的甚至会导致抑郁症的发生。

6、 皮肤严重伤害

不规律的睡眠及压力,会影响内分泌代谢,造成皮肤水分流失,容易导致皱纹出现、皮肤暗淡、长暗疮、黑眼圈加重等,尤其是上完妆后情况会更糟。

长期熬夜怎么调理

1、 充足的睡眠

保持充足的睡眠能最大程度恢复熬夜后身体健康,胜过任何调养方式。

2、 用热水洗澡

热水洗澡能解乏,缓解疲劳,能有助于睡眠。

3、清淡饮食

熬夜后胃肠道活动能力减弱,若需进食,应尽量清淡,最好不要吃油腻食物。

4、用热水泡脚

熬夜后要注意用热水泡脚,脚部经络非常密集,用热水泡不仅可以解乏,同时也可以疏通经络,使人体气血调和。

5、温水洗面

熬夜后面部油脂分泌较多,要及时用温水洗面,清除皮肤表面的油脂,以免油脂堵塞毛孔而出现长痘等影响面部光彩的问题。

6、补充维生素

及时补充维生素,比如维生素C等,能保持机体免疫能力,促进新陈代谢。

7、多喝水

水是机体新陈代谢的“溶剂”,作用相当重要,熬夜后多喝水能补充体内水分,可及时将体内新陈代谢产生的垃圾排除体外。

8、 注意降火

熬夜后肝火旺盛,人容易暴躁,要注意降火,可饮用菊花茶。

熬夜怎么保养身体 

1、熬夜前后要补觉

提前定好时间,在熬夜之前先睡一会儿,即便只是小憩20分钟也能让身体负担减半。熬夜后当晚的睡眠时间要适当延长,或是第二天白天再按照“熬夜两小时,补觉半小时”的比例进行补觉,避免几十个小时连轴转不休息。

2、选对熬夜伴侣

熬夜对各个身体器官来说都是考验,尤其是心、肝、胃。如果此时还吃一些辛辣刺激、油腻难消化的食物,或是抽烟喝酒、浓茶咖啡等,那对于各系统器官都是雪上加霜。所以,熬夜时应尽量清淡饮食,可以选择好消化又暖胃的食物,如山药小米粥、银耳莲子羹等,或是喝一点绿豆海带汤、甘蔗雪梨水、蔬果汁等,这些饮品可以帮助补充水分和维生素,帮助人体对抗熬夜的损耗。

3、提前预设情绪

熬夜本身对身体有害,如果情绪过于激动,更容易引发心脏病、猝死,所以要尽量避免这一情况。让看球的球迷朋友不要情绪激动似乎不太现实。但可以通过提前预判比赛结果,给自己对应的心理预期,这样到事实发生时,情绪变化会缓和很多,因为“你早就猜到了”。

4、多活动身体

不论是熬夜做什么,都要避免长时间瘫坐,每过半小时应该站起来活动一下身体,做做养生操,或是到室外呼吸一下新鲜空气,给身体稍作休息的时间。此外,不要憋尿,起身活动身体的同时将膀胱排空,减少肾脏负担。

5、熬夜后吃这些

熬夜之后首先要注意多喝水,帮助加快代谢,将熬夜所产生的代谢废物排出。可以在水里加点“料”来帮助调养身体,比如加点金银花帮助清热解毒,加玫瑰花疏肝理气,加枸杞补肝肾。还可以用黄精、人参和菊花一起泡茶,黄精补气养阴,人参提升元气,菊花舒压明目,可以帮助提神抗疲劳。熬夜容易伤肝,可以用葛根栀子茶帮助养肝护肝,尤其如果熬夜时还有饮酒或吃辛辣油腻食物的,就更需要清热利湿,给肝脏减减负。 特别提醒:对于患有高血压、糖尿病、严重胃病等的人,建议最好不要熬夜,否则容易加重病情或诱发意外。如果在熬夜过程中出现一些身体警报,如眩晕、心慌、胸闷等,应立即停止熬夜,尽快休息。

最新文章

  • 运动
  • 膳食
  • 医学
  • 美容
  • 心理
  • 人群